会议专题

近30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温度变化特征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整理的月平均温度资料,选取出高原上空16 个探空站近30a (1979-2008 年)各标准等压面(500 、400 、300 、250 、200 、150 、100 、70 、50 、30 和20hPa )资料,应用经验正交(EOF )分解、气候变化倾向率、Morlet 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 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别对该地区高空11 个标准等压面的年、季平均温度的时间和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高原上空各高度层年、季平均温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夏季的一致性特征最弱。表明在同一大尺度环流系统控制下,高原上空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步调是完全一致的。(2 )高原上空150hPa 层及以下各高度层平均温度随高度递增,50hPa 层及以上各高度层平均温度随高度递减。对流层顶高度的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冬、春季(夏、秋季)对流层顶高度偏高(低)。(3 )近30a 来对流层中上层(500~250hPa )年平均温度是增加的,增温速率随高度增加递减;200~70hPa 是变冷的,降温速率随高度递增;50hPa 以上也是变冷的,但降温速率随高度递减。对流层中上层增温和平流层下层降温都是冬季最明显,且秋季所有高度层平均温度都是下降的。(4 )高原上空各高度层年、季平均温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其中年平均温度在400~250hPa 层10a 或10-11a 振荡周期显著;夏季500hPa 层6a 周期显著,400~200hPa 层9a 周期显著,尤其是300 和250hPa ;冬季500~250hPa 存在6a 振荡周期。(5 )近30a 来高原地区500-250hPa 年平均温度是上升的,150hPa 及以上高度层以降温为主,高层的降温普遍始于1984 年,且变冷显著。

高空温度 时空演变特征 经验正交分解 变化特征

王荣英 周顺武 闫巨盛 王莉萍 王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衡水 0530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衡水 05300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