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湿位涡子项在华南锋面暴雨中的诊断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 再分析资料,选取2010 年6 月13~27 日南方前汛期连续性暴雨过程,跟踪逐12h 降水( 12 R )强中心,用动态合成法来统计对比分析湿位涡及其子项对强降水的诊断能力。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中,MPV1、MPV21、MPV 对降水诊断能力不强, MPV22 和MPV2 有较强的诊断能力,以MPV22 为最强。MPV22 负值中心和-12~0h 降水中心位置一致;偏东3°左右对应未来0~12h 强降水中心;偏东7°附近对应未来12~24h 强降水中心;并且强负值区分布结构与强雨带结构相似。MPV22 在12 R 超前24h 表现最强,随后以3.5°E/12h 左右速度向12 R 强中心靠近并逐渐减弱。本次暴雨过程以锋面性降水为主,降水中心附近较密集且准E-W 走向的温度线一方面决定了”(e)u”/”(e)p”较强和增强了”(e)θe”/”(e)y”,使MPV22 诊断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决定了”(e)v”/”(e)p”较小并削弱了”(e)θe”/”(e)x”强度,使MPV21 诊断能力弱。锋面附近”(e)θe”/”(e)p”值较小,使MPV1 诊断能力弱。降水中心同纬度附近MPV22 较MPV21 大一个量级,使MPV2 也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而MPV1 与MPV2 的量级相当,使 MPV 没有明显的诊断能力。较强且连片的负MPV22 中心及强区结构特征对0~24h 降水中心位置及强雨带分布具有指示意义。

暴雨 湿位涡 动态合成 诊断能力

吴启树 连东英

福州市气象局,福州 350014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 3500011 福建省气象台,福州 350001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