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热带气旋海气边界层特征的初步观测研究
本文采用茂名博贺海洋气象观测平台、汕尾浮标、茂名浮标等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下的海气温差分布特征及风浪关系,同时对比分析了台风“巨爵”期间涡动相关观测的感热、潜热、动量通量和COARE 3.0 算法计算的感热、潜热、动量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发展和减弱阶段,海洋气象平台观测的海洋与大气的温度差和水汽差均为负值;而浮标资料显示台风“莫拉菲”和“灿都”左前方存在正的海气温差和水汽差即海洋向大气提供热量,有利于台风加强和维持,而在其右后方为负的海气温差和水汽差即大气向海洋提供热量,有利于台风减弱。台风“莫拉菲”和“灿都”的风浪曲线显示当风速小于25m/s 时,地面2 分钟平均风速与有效波高基本呈线性关系,而当风速大于25m/s 时,随着风速的增大有效波高增大趋势不明显。对比分析观测和COARE 3.0 算法计算的感热、潜热和摩擦速度,发现两者之间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相差比较大,而两者的摩擦速度差别不大。
南海热带气旋 水汽差 海气边界层特征 潜热通量
刘春霞 赵中阔 万齐林 廖菲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51008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