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次典型MCC 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常规的micaps 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及卫星TBB 和雷达资料,对2010 年6 月19 日夜间,贵州北部普降暴雨及大暴雨的个例进行分析,得出此次过程是由位于贵州中北部、重庆南部的一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造成的。对6 月19 日00 时~12 时雨量进行分析,这次降水过程造成了贵州北部的大范围降水,遵义市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地出现了大暴雨,最大乡镇降雨量为185.3mm。除此外,铜仁地区西部也出现暴雨,其余各个地州市为小到中雨或无雨区。从降水分布来看,降水很集中,北部落区基本为暴雨或大暴雨,暴雨区与无雨区过渡带梯度较大,湄潭附近存在大雨区,范围较小。另外对MCC 云图特征进行分析,主降水区出现在MCC 云团中心,MCC 边缘地区降水较少,认为这是MCC 的高云笼罩这部分地区,故而降水量少。这次过程降水从19 日夜间00 时分开始,一直持续到12 时,持续时间长,其中 04-09 时这一MCC 成熟阶段,降水强度大,造成了很多地区出现短时强降水。对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 MCC 的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消亡阶段的云顶TBB 值,冷云区面积,和地面对应天气现象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这次MCC 系统造成的降水范围大、雨强强、分布较集中,卫星云图上TBB 最小值达-90℃以上,TBB≤-32℃、-52℃的面积远远大于标准,是一个空间尺度很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的MCC 系统。2、MCC 云顶冷云区面积和MCC 的总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特别是TBB≤-80℃冷云区面积和MCC 的总降水量对应基本一致,冷云区面积越大,MCC 总降水量也越大。降水主要在MCC 系统的中心区域,边缘地区降水很小或基本无降水。MCC 达到成熟阶段时降水很强,常常造成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及暴雨大暴雨。3、MCC 系统是由许多不同尺度的中β、中γ尺度构成,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许多的对流单体回波和一条类似飑线的带状回波,带状回波也是由许多对流单体构成,回波所过区域降水较大。分析得出结论,这次MCC 系统造成的降水范围大、雨强强、分布较集中,卫星云图上TBB 最小值达-90℃以上, -80℃冷云区面积和MCC 的总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80℃冷云区面积越大,MCC 总降水量也越大。MCC 在雷达回波上表现出一条类似飑线的带状回波和零星的块状回波,带状回波造成的降水强度大,常常造成暴雨和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云顶亮温 雷达回波 大暴雨 卫星云图

黄世芹 牟克林 杨秀庄 金建德

贵阳市气象局,贵州 贵阳 550000 贵州省气象台,贵州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