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淮梅雨异常与南亚高压的合成分析

  江淮流域的梅雨对于各项农业活动、工业生产、以及国计民生和国防建设,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天气季节,南亚高压作为对流层高层高压环流,是主导系统,影响乃至制约江淮流域低层天气、气候系统的异常变化。研究南亚高压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从高层形势变化预测异常降水,提高这些地区旱涝气候预测的水平,这些结论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本文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 年共48a 梅雨量资料和美国NCEP/NCAR 再分析资料中1954—2001 年逐月平均100hPa 位势高度场资料,其网格距为2.5°×2.5°,将江淮梅雨异常同期的南亚高压位势高度场进行合成,分析江淮梅雨异常的同期环流形式。首先运用EOF、标准化距平的方法,讨论江淮梅雨特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EOF 分解第1 模态占总方差的56. 3 %,表明梅雨量的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是江淮梅雨量最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式。然后以1.0 倍标准差作为梅雨量异常的标准,选取江淮降水异常年份,其中丰梅年5 年,枯梅年有6 年。合成分析结果表明江淮梅雨丰、枯梅年同期南亚高压存在显著差异,丰梅年100hPa 副热带高压显著偏强,南亚高压中心持续稳定于青藏高原上空,脊线偏南,强度偏强,呈南亚高压东部型。枯梅年100hPa 副热带高压偏弱,南亚高压中心持续稳于伊朗高原上空,脊线偏北,强度偏弱,呈南亚高压西部型。剖面分析表明当南亚高压位于青藏高原上空,呈东部型,强度偏强,副热带高压也偏强时有利于江淮降水;南亚高压偏强,极涡加深也有利于江淮降水。由于南亚高压是夏季大气环流的背景,其变化稳定并有一定的持续性,较易从常规观测资料进行预测。因此,南亚高压作为一个异常强信号,对江淮梅雨量的丰、枯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江淮梅雨 南亚高压 标准化距平 合成分析

孙云 毛文书 孙玉稳

石家庄市气象局 05008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610225 河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05002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