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1年初一次持续性暴雪过程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

  冬季暴雪、冰冻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灾害性天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冬季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生活、交通和工农业生产等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08 年初中国南方出现的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后,南方暴雪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乌拉尔山东部阻塞高压强烈发展,贝加尔湖前部为宽广的低槽区,南支活跃不断分裂低槽东移,高原槽与南支槽同位相叠加东移,是湖南典型的暴雪大气环流形势。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对2011 年元月17~20 日湖南一次大范围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表明:(1)暴雪期间700 hPa 维持较强盛的西南急流,是暴雪产生的重要动力和水汽条件,也有助于中低层逆温的形成,低空急流向北输送强暖湿空气和底层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稳定在湘中附近, 形成了“冷垫”与“暖盖”稳定叠置降雪机制。“冷空气楔”上爬升的暖湿气流维持时间较长,是这次持续性大范围暴雪产生的重要热力条件;(2)暴雪天气过程存在的两条水汽输送带与低空急流相对应。700hPa 水汽辐合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最强辐合中心在湘中,与本次暴雪过程最大降雪量分布一致。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有利于大范围连续性强雨雪天气的发生、发展。使用WRF 模式对本次过程动力、热力、水汽条件及云微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表明:(1)WRF 模式能较好地对这次雨雪过程中的降水进行模拟,对过程降水量及降水的强度和分布都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并能较好的模拟出降雪量级及强降雪落区。(2)雪粒子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液水比含量大小有关,还与其上空冰晶的含量及分布密切相关,雪的凝华增长、冰晶向雪的自动转化和雨水与雪碰并成雪可能是本次降雪发生发展最主要的物理过程。(3)大气上空丰富的冰雪粒子对应了地面雨雪量加大,其大值区与暴雪落区相吻合,当中低层有冰雪粒子时,地面气温在0℃附近,将有雪、雨夹雪、冻雨等混合性降水产生。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过程 持续性暴雪 成因分析

姚蓉 叶成志 田莹 张海 唐杰

湖南省气象台,长沙,410007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