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50a 淮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淮河流域是我国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之一,对淮河流域暴雨的研究十分必要。许多学者对江淮流域梅雨期强降水天气气候特征,淮河流域典型涝年强降水分布特征、大气环流特征,淮河流域暴雨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外强迫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而关于淮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相对较少。本文采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753 站50~09 年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淮河流域1961~ 2009 年各站年暴雨量并建立时间序列,运用线性趋势法、EOF 分析、REOF 分析等方法对暴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9 年平均淮河流域年暴雨量,山东东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年暴雨量较小,山东西部、江苏东北部以及河南南部是三个暴雨量高值中心,中心值均超过300mm;(2)淮河流域年暴雨量标准化距平场的EOF 分析表明,暴雨空间分布分别呈整体一致型、南北差异型和东西差异型。各型暴雨时间变化的线性趋势不显著,但是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3)淮河流域年暴雨量的REOF 分析显示,可以将淮河流域年暴雨量的空间分布归纳为淮南型、中部型、东北型和西北型。各分布型的时间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1991 年是1961~2009 年中淮河流域年暴雨量最大的一年,流域均值接近400mm, 1966 年是暴雨量最小的一年,流域均值不足100mm。1961~2009 年,淮河流域39 站中阜阳站和西华站年暴雨量序列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他37 站无明显趋势;(5)用各分布型中与主分量相关性最高的站点时间序列代表各分布型时间变化,淮河流域年暴雨量4 种分布型的代表站分别为六安站、徐州站、日照站、郑州站,对其标准化时间序列和11a 滑动平均曲线的研究发现各分布型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暴雨 气候特征 大尺度环流特征 形成机制 外强迫因子 年代际变化特征

冯志刚 陈星 聂安祺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