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WRF 模式中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舟曲“8.8”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

  利用NCEP 每6h 一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2),选用3 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对2010 年舟曲“8.8”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分析了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降水特征、物理量特征和云微物理特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舟曲暴雨数值模拟的准确率对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比较敏感,WRF 模式中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对强降水中心落区模拟的影响不大,但是对降水强度的模拟有较大差别,Kessler 方案模拟的降水区范围和走向以及累积降水量均与实况基本吻合,而Lin 方案和Morrison 方案模拟的累积降水量与实况相差较大。Kessler 方案较好的模拟出了与此次暴雨相关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的逐小时降水量与实况最为接近。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的选择所造成的模式对物理量(如垂直速度、散度等)模拟的差异可能是造成对降水模拟效果优劣的关键,同时也使暴雨的模拟具有不确定性,说明选取合适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重要性。所选三种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模拟的云微物理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Kessler 方案不仅成功模拟出了此次降水过程中云水和雨水的含量,而且成功的模拟出了降水过程中云水和雨水之间的相互碰并过程以及其主导作用的转化过程,基本再现了此次暴雨发生发展的云微物理过程。

暴雨 数值模拟 云微物理过程 降水特征

李安泰 何宏让

解放军96363部队,甘肃 天水 741020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