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学统计分析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2005-2009 年6-8 月份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雷暴日 与无雷暴日的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廓线及假相当位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雷暴日整层 大气的湿度相比无雷暴日大;雷暴日近地层到400hPa 之间空气暖湿;中低层风速大,以西 南风为主。假相当位温廓线为弓型,在400hPa 处假相当位温出现极小值,低层为弱不稳定 层,而500-400hPa 之间为对流性不稳定层,400hPa 以上为稳定层。在此研究基础上修正了 K 指数重新定义为KIM 指数,对其在那曲和拉萨地区进行检验,大多数雷暴日KIM>10℃,占总 雷暴日的93.5%,且当KIM<0℃时无雷暴发生。KIM 指数可以结合稳定度﹑风场等要素作为预 报高原雷暴的参考量,最后从KIM 指数﹑风场﹑湿度和大气稳定度四个方面对高原发生的雷 暴进行分区域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青藏高原雷暴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特点。
雷暴 假相当位温 K指数 天气学统计
尤伟 臧颖洁 潘晓滨 臧增亮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 南京,211101 成都军区气象中心,四川 成都,61004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