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模式在判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中的应用
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驱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 9),模拟追踪南海区域850 hPa 4—6 月逐日的气流后向轨迹,根据模拟出的南海监测区低层气流来源,定义1948—2009 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并和国家气候中心所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以及高辉、何金海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日期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定义,1948—2009 年期间,南海夏季风最早爆发时间为第25 侯,最晚爆发时间为35 侯,平均爆发时间为5 月21 日。季风爆发正常年有45 年,约占总年数的73%,爆发早年有8 年,约占13%,晚年有9 年,约占14%。(2)通过与国家气候中心定义的1951—2009 年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以及高辉、何金海定义的1958—1998 年南海季风爆发日期进行比较,发现三种方法定义的结果较为一致。在个别年份,用风场结合温湿指标的定义方法比较难以排除来自中纬度的西南气流对判断热带夏季风建立日期的干扰,而拉格朗日方法可以通过南海低层气流来源的追踪,解决以上这个问题。同时在个别年份南海季风爆发时,越赤道气流在输送到南海海域时并非通常的西南风而是东南气流,拉格朗日方法同样可以识别这种情况下爆发的南海夏季风。(3)根据轨迹模式的计算,南海季风爆发日监测海域 850 hPa 的平均假相当位温为341 K 与国家气候中心南海季风定义中的假相当位温指标340 K 接近,但监测区域假相当位温在最近62 年中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此在未来利用假相当位温诊断南海季风的爆发日期时,可能需要对指标进行订正。
气候学 南海夏季风 拉格朗日方法 轨迹模式
梁卓然 江志红 刘征宇 顾婷婷
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 200030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 200030 Center for Climatic Research,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杭州 310017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