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0年7月3-5日上海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非常规加密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资料以及PWV 可降水汽资料等,对 2010 年7月3日至5日上海地区梅雨期间的强对流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高空低槽东移南下所带来的冷空气,与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强对流天气及暴雨的生成提供了有力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空西南急流和切变线加强了水汽的输送、辐合及上升运动;高低空的前倾槽结构增强了长江下游大气的层结不稳定性;地面静止锋及中尺度辐合线是整个过程的触发启动机制,强烈的上升运动给触发对流不稳定和水汽的输送、辐合、凝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整体云带南压中不断产生中尺度的云团,合并加强而影响本市,云顶温度梯度最大的弧状前沿与弓状回波相对应,是灾害性天气的产生处。GPS/ PWV 探测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水汽总量的变化,此次过程GPS/ PWV远大于60mm的阈值,对降暴雨非常有利。

强对流暴雨 综合分析 大尺度环流 触发启动机制 水汽总量

朱佳蓉

上海中心气象台 20003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9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