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新疆寒潮暴雪过程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采用NCAR/PSU 联合开发的区域中尺度模式MM5V3 对2010 年1 月17-19 日的寒潮暴雪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并利用模式输出的物理量对暴雪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云体微物理结构分析发现:本次寒潮暴雪过程发生在欧亚中高纬为两脊一槽型阻塞经向环流条件下,西伯利亚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是主要的影响系统,它们相互作用产生了暴雪天气过程。MM5 模式能较好的模拟影响系统的演变和降水落区的分布,能提供较为准确的高分辨率诊断分析资料,对中量以上降水落区的模拟与实况基本吻合,但对大量以上降水落区的模拟较实况略为偏小,对暴量以上降水落区的模拟较实况略为偏大。降水区上空低层为负散度和正涡度辐合区,高层为正散度和负涡度辐散区,这种高低空配置使得上升运动得到发展,产生十分有利的大降水条件。水汽通过西南低空急流从中低层输送到北疆地区,最大输送层在700hPa 附近,低层的偏东气流的水汽输送也不容忽视。水汽凝结主要发生在850-700hPa 之间,雪水大值区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500hPa 以下,以雪水和云水为主,以上则以冰相为主MM5 模式较好地模拟出环流形势的演变和降水落区的分布,对中量以上降水落区(>3mm)的模拟与实况基本吻合,对暴量降水落区的模拟较实况略为偏大。模式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高分辨率的诊断分析资料,对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寒潮暴雪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区域中尺度模式 低空急流 切变线
汤浩 吕新生 贾丽红
新疆气象台,乌鲁木齐 83000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9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