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
应用NECP/NCAR 一日四次1o×1o 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 年7 月8-11 日、15-17 日和 27-29 日新疆三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雨型1(7 月8-11 日)雨带位于天山山区及其北麓,雨型2(15-17 日)雨带位于新疆东部地区,雨型3(27-29 日)雨带位于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区。结果表明这三种典型雨型的水汽输送路径有明显差异,雨型1 存在西风气流、河西走廊至新疆的低空偏东急流(LLEJ)和青藏高原向北气流三支水汽输送路径,西方路径水汽输送量最大,这3 支水汽输送在天山山区及其北麓强辐合引发暴雨,这是由700 hPa 贝加尔湖脊发展、对流层中亚低涡(MAV)强烈发展快速东移和500 hPa 新疆脊逐渐东移配置所造成的;雨型2 水汽输送为西方、东方、南方和北方路径,四支水汽在东—西和南—北向强辐合引发暴雨,这种异常的水汽输送是由700 hPa 柴达木低压发展、500 hPa 乌拉尔脊东北向发展、中亚低涡东南移动和新疆脊配置所致;雨型3 主要为西风气流和贝加尔湖至新疆的LLEJ 输送水汽,东、西方水汽在天山以北区域发生强辐合造成暴雨,偏东水汽输送来自于贝加尔湖、孟加拉湾、南海和热带西太平洋,其水汽输送量大于西方路径,这种异常水汽输送是由MAV 的东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WPSH)北伸与贝加尔湖脊叠加且贝加尔湖脊西伸配置所造成的。
暴雨 偏东低空急流 水汽特征分析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杨莲梅 张云惠 汤浩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气象台,乌鲁木齐 83000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