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用Minirhizotrons 研究不同冬小麦品种根系的生长动态

  以黄淮平原不同年代的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微根管技术对冬小麦根系的活根长(RL)、根直径(RD)、活根尖数(ANT)等形态指标进行定位观测,分析了RL、ANT的径级(diameter classes)分布动态及以RL为基础的净生长速率(RLDNGR)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内,“阿勃”和“丰产3 号”的RL 和ANT 持续增加,至观测期末达到最大值;而“郑麦9023”的RL 和ANT 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三个冬小麦品种的RD 不存在种间差异,在观测期内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变化范围为0.15 mm≤RD≤0.22 mm。RL 在0.05 mm 与0.25 mm 之间的细根是冬小麦根系的主要组成部分,RL 和ANT 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表明ANT 是RL 增加的主导因素。观测期内,三个冬小麦品种的RLDNGR 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不断降低。返青到拔节期是冬小麦根系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早期品种较现代品种“郑麦9023”具有较长时期的根系增长活力,“郑麦9023”自拔节以后粗根比例上升,这将有利于提高生育后期的抗性,保证了后期根系活性稳定、可满足籽粒灌浆的需要。

微根管技术 冬小麦 形态指标 根系活性 生长动态 定位观测

邱新强 高阳 段爱旺 黄玲 李迎 孙景生 王景雷

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3

国内会议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重庆

中文

1-11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