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G 信号的蒙古语复辅音的发音特征研究
本文基于动态腭位的研究方法,对蒙古语中以双唇音、舌尖音、舌面音为前置辅音的复辅音舌腭接触面积和舌 位特征进行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⑴前置音和后置音拥有共同持阻段时,舌腭接触面积会大于没有共同持阻段的复辅音;⑵前置音为舌尖音时在齿龈区舌腭接触越靠前其AC值越大;⑶后置音为擦音或塞擦音的复辅音,在形成摩擦段需舌体的抬起,因而VC值为最高;⑷当PC值大于AC值表明其舌腭接触靠后。
蒙古族语 前置辅音 舌腭位置 语音生理学
格根塔娜 于洪志 胡阿旭
西北民族大学 中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5
2011-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