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安徽省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涡度等物理量场等,分析了2010年6月8~9日发生在安徽省大面积暴雨的云图和雷达图、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及物理量场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过程500hPa欧亚上空环流属于两脊一槽型,“拐脖子”高压偏强且稳定,低空切变线北侧有偏东急流和切变线南侧偏南急流延伸到江淮流域,持续大量的水汽输送,使安徽大部分地区不断有中尺度云团生成、发展、东移,造成大范围较强降水。分析得出8日发生在安徽中南部的降水为低槽前部的对流性降水,其热力条件和动力抬升条件都较好。8日20时云带随低涡的发展不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由于“拐脖子”高压的阻挡低涡和东移,影响淮北的云系呈现为典型的低涡螺旋云系,雷达图上表现为强度为35-45dBz涡旋云带,且不断由东向西移动,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气旋性弯曲,并伴有偏东风急流,低涡原地打转,最终导致了皖北地区大范围暴雨天气,对午收造成严重影响。

暴雨天气过程 天气形势 暴雨成因 多普勒天气雷达 卫星云图 涡旋云带

谢明

安徽省蒙城县气象局 蒙城 233500

国内会议

第六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安徽六安

中文

1-4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