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两次暴雨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的对比分析
2010年6月9日和2010年9月7日淮北地区出现了暴雨或大暴雨、特大暴雨,通过对这两次暴雨过程的各种常规资料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发现:两次暴雨过程的高空天气形势较为相似;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两次暴雨的回波特征均呈现为层积混合性结构且维持时间都超过了17个小时,后一次回波强度明显强于前一次,并在强回波中心附近有时有中尺度气旋,其中在出现最大累积降水量的曹市,有3次中尺度≥55dBZ的强回波带经过,呈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在雷达径向速度图上,前一次暴雨过程中,径向速度场为典型的“牛眼”特征,零速度线呈“S”型回波结构,而后一次暴雨过程中,不断有一个或多个逆风区的出现。利用上述雷达回波特征,对于在今后暴雨的短时、临近预报中有很好的参考。
暴雨过程 雷达回波带 多普勒雷达 累积降水量 径向速度场 暴雨短时预报
沈龙 吴飞乐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 宿州 234000
国内会议
安徽六安
中文
1-4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