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闪电成像仪观测的亚洲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1998-2007年星载闪电成像仪(LIS)观测到的闪电资料,对亚洲地区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闪电辐射能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亚洲地区的闪电光辐射能和闪电次数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附近地区、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以及中国东部、南部等近海陆地,水域闪电明显少于陆地;闪电频次则为海洋大于陆地,随海陆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光辐射能高值区的空间分布与闪电次数高值区的位置基本重叠;辐射能频次的分布与闪电频次分布的特征一致,洋面上大于陆地。闪电事件、组、光辐射能的年平均分布与闪电次数的分布基本一致,局部稍有差异。闪电活动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最高峰大部分位于5月,少数位于6-7月。夏季闪电的日变化表明,各个区域的闪电最高值均发生于夏季午后,部分地区在午夜前后存在次高峰。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是造成闪电时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地形的动力作用和下垫面物理特性差异是影响闪电气候态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闪电成像仪观测 闪电活动 光辐射能 亚洲地区 闪电时空分布 下垫面物理
曹卫卫 傅云飞
安徽省气象台 合肥 2300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30026
国内会议
安徽六安
中文
1-6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