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调整及其时效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手法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时效关系。<br>  方法: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7mg/kg)复制家兔胃电节律亢进模型后,分别给予捻转补法、捻转泻法、提插补法、提插泻法针刺“足三里”穴,应用Biopac生理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正常时、造模后、行针时、针刺后5、10、15、20min胃电频率。<br>  结果:各手法组行针时胃电频率均较造模后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或P<0.01),与正常时及同时段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四种手法均可抑制胃动过速胃电频率,并使之趋于正常;各手法组针后各时段胃电频率均较造模后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或P<0.01),与正常时比较无差异(P>0.05);捻转补法组针后5、10、15min 胃电频率较同时段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或P<0.01),提插补法组行针时、针后5、10min 胃电频率较同时段模型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或 P<0.01)。<br>  结论: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穴均能降低胃动过速家兔胃电频率,并具有一定的后效应,且补法的作用优于泻法。

足三里穴 胃电节律紊乱 时效关系 针刺手法 胃动力障碍

席强 郭永明 郭义

国内会议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81-87

2011-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