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时效性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腹针疗法的临床疗效和时效性。方法:设计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150例患者按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疗效变化以及 HSS 评分、VAS 评分。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具有显著意义;治疗结束后实验组与治疗组比较(P<0.01)具有显著意义;治疗1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HSS 评分、VAS 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1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S 评分治疗后2月与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治疗后2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疾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评定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以看出腹针加基础治疗组,在一个疗程结束后,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组,同时随访1月后,该种优势仍然存在,但有所下降,而在2个月后,该种优势消失。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随机对照研究 时效性 腹针疗法 临床疗效
葛鸿庆 陈文治 邓晓强 梁广波
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广州 510120 广东省中医院 广州 51012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90-298
2011-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