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艾灸温通蠲痹效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探论艾灸温通蠲痹效应与不同灸法、灸程的关系。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纳入的180例活动期RA患者(168例完成整个研究过程),随机分为隔姜灸,温和灸及雷公藤多甙三组,每组均治疗60 天,每30 天治疗完成后,采用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表观察关节疼痛、肿胀和压痛的个数与程度等症状体征指标,并测定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艾灸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压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或P<0.01);60 天明显优于30 天(P<0.05 或P<0.01);在症状改善方面,隔姜灸组优于温和灸组(P<0.05 或 P<0.01),在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具有温通蠲痹效应且与灸程有密切关系。

隔姜灸 温和灸 类风湿关节炎 量效关系 临床疗效

胡玲 郝峰 钟峰 秦黎虹 夏晓红 储浩然 罗磊

安徽中医学院 合肥 230038

国内会议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北京

中文

36-44

2011-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