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通气联合部分液体通气对吸入性损伤肺泡灌洗液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联合部分液体通气对蒸气吸入性损伤兔肺泡灌洗液的影响。<br>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成重度蒸气吸入性损伤并急性呼吸衰竭模型,随机分为五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致伤后给予吸氧治疗,4h后经颈动脉抽血处死,另四组分别采用四种方法进行通气治疗(CMV,CMv+PLV,HFOV 及HFOV+PLV)。通气治疗4h后经颈动脉抽血处死大白兔。各组大白兔处死后立即经气管插管用生理盐水8ml×3次灌洗,并收集灌洗液。计量后离心,收集沉淀的细胞进行涂片、固定、染色,然后进行细胞计数及分类,分离细胞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坏死。上清液则进行各种炎性因子(E一选择素、P-选择素、ICAM-1和ET-1)总蛋白、丙二醛检测。<br> 结果:1.细胞计数及分类:各组BALF回收率无明显差别,cMV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均分别明显高于其他三个治疗组(P<0.01),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均最低,11FOV+PLy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和cMv+PLV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0.01);各治疗组肺泡巨噬细胞(AM)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2.细胞凋亡:HFOV+PLV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较其它三组高,同时坏死细胞数量也最少。HFOV组和HF0v+PLV组中性粒细胞早期凋亡率较CMV组和CMV+PLV组明显升高(P<O.01);CMV组和CMV+PLV组中性粒细胞晚期凋亡率较HFOV组及HF0v+PLV组明显上升(P<0.01).四个治疗组中CMV组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最低,但与CMV+PLy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o.05).3.总蛋白、丙二醛浓度各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和ET-1浓度各治疗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r> 结论:与其它三种通气模式相比,高频振荡通气联合部分液体通气能提高吸入性损伤兔肺泡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
高频振荡通气 部分液体通气 吸入性损伤 肺泡灌洗液 动物模型
郭光华 曾林祥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43-58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