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围产期感染与新生儿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孕母感染与新生儿生后早期外周血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探讨围产期感染与新生儿败血症的关系,以防治新生儿围产期感染,降低围生儿死亡率。<br>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38例胎龄为32~42周新生儿进行末梢血C-反应蛋白的检测,其中病例组118例(母亲存在以下一种或多种因素:胎膜早破≥24h;绒毛膜羊膜炎;产前发热>37.5℃;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偏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培养阳性)。对照组120例,无上述感染因素者。以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标志物,结合新生儿及孕母感染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比观察2组新生儿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导致新生儿围产期感染的孕母相关因素。<br>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CRP异常增多(20/8例),败血症发生率 (9.3%/1.7%)也明显增高,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孕母产前发热者其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比率最高。围产期感染与新生儿C-反应蛋白的增高及败血症的发生均有显著正相关性。<br>  结论:围产期发生感染(尤其同时有多种高危因素)的孕产妇易发生新生儿感染。应加强孕母围产期相关感染指标的检测,防治新生儿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外周血CRP异常可以良好的反映新生儿感染可能性。CRP水平检查及动态监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围产期感染 C-反应蛋白 相关性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 并发症

汪洁云

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 200051

国内会议

第一届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区县年会

上海

中文

62-67

2010-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