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分离体验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分析
目的:经历灾难性的意外创伤事件后,当事者身心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创伤后个体心理上的疾患将严重影响到其生理、心理功能的康复。国外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90%的人一生中曾遭遇不同程度的创伤性事件,且之后有5%~1096的个体终生患PTSD。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并初步了解创伤后个体分离体验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br>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9月~2010年6月间在上海市仁济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收治的交通事故、生产事故伤员或经历暴力事件者,共收集6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个体就诊于仁济急诊神经外科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我们对其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创伤类型、受伤严重程度等进行初步调查。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的一周内完成创伤后分离体验问卷(peritraumatic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PDE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估。并采用t检验、u 检验、X2检验及两变量相关分析等进行相关统计。以上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br> 结果:1.经历创伤事件者PDEQ均分为(0.79±1.02),男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62,P>0.05)。按PDEQ 均分<1.20、1.20~2.00、>2.00的标准将经历创伤事件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分离体验三组,各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6.67%、11.67%、11.67%,各组对应的PDEQ得分分别为(0.31±0.29)、(1.61±0.20)、(3.14±0.76)。男女之间轻、中、重度分离体验三组人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9,P>0.05)。 2.经历创伤事件者SCL-90均分为(1.56±0.53),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经历创伤事件者除偏执、人际关系外其他因子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敌对、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强迫、忧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PDEQ 得分与SCL-90中除敌对因子外均有关联。其中,相关性最强的因子为强迫症状(r=0.446,P<0.001),其次为忧郁、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等,而与恐怖的关联强度则相对较弱。<br> 结论: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发生了咀显改变,提示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重视躯体创伤急救与治疗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个体的心理状态。且创伤后分离体验可能会增加创伤后个体患PTSD的危险,是经历创伤事件者是否会患PTSD的一个很好的预测因子。研究中PDEQ均分与SCL-90中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均有关联,且与强迫因子关联最强(r=0.446,P<0.001),这说明创伤后分离体验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尤其是个体的强迫倾向。在此之前,Startup、Merckelbach、Watson等也进行了类似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总之,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分离体验和心理症状是一种常见现象,且分离体验与个体创伤后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经历创伤事件者的分离体验予以关注,为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减轻心理症状提供帮助。
创伤事件 心理健康 分离体验
苏珊珊 王振 贾秀珍 王雪梅 肖泽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7-12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