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感觉门控P50研究
目的:探讨病程对精神分裂症感觉门控抑制缺陷的影响。<br> 方法:对58名健康志愿者、3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和3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进行感觉门控研究。应用听觉P50抑制评估感觉门控,实验模式为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1)模式。<br> 结果:首发患者、慢性患者及对照组的S1波幅分别为(3.7±2.5)μV、(4.5±2.0)μV和(5.8±3.8) μV(F=5.53,P<0.01),首发患者的S1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S2波幅分别为(2.8±1.1)μV、(3.5±1.5)μV和(2.1±1.4)μV(F=11.47,P<0.01),首发和慢性患者的S2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分别为0.02,小于0.01),并且慢性患者的S2波幅高于首发患者(P=0.02)。P50抑制指标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1),首发患者和慢性患者的S2/S1波幅比均大于对照组(P均小于 0.01),而S1-S2波幅差值和100(1-S2/S1)均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1),但首发患者和慢性患者之间 P50抑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br>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明显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病程对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无明显影响。
精神分裂症 听觉P50电位 感觉门控抑制缺陷
刘登堂 陈兴时 卓恺明 宋振华 吴彦 王继军 杨治良 徐一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20006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200030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200062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5-29
201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