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骨质疏松症
怀孕后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osteoporosis)是中青年妇女在怀孕后合并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自1955年Norden首次报告以来可能还未引起足够的注意,至今报告仅80余例’一。由于约40%的患者在怀孕后期的最后三个月内出现背痛、身高缩短等症状、且大多数患者又在第一胎产后3个月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骨密度(BMD)减少主要局限于轴心骨(椎体、骸部),而外周骨BMD常属正常范围,故又称为孕后或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postpregnacy spinal osteoporosis, PPSO),其与另一类也发生在孕后仅局限在髓部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改变的所谓孕期暂时性骸部骨质疏松(Transient osteoporosis of the Hip inpregnancy, OHP)相区别。鉴于国内未有报道,现将一例产后椎体骨质疏松症结合文献讨论予以报告,以期引起临床关注。本文就其中病例进行了介绍,并对其治疗进行了讨论。
产后骨质疏松症 病因病理 测定技术
李慧林 程群 杜艳萍 朱晓颖 张雪梅 朱汉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松科 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骨代谢病研究室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14-216
2010-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