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若干产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
选择产量性状差异大、自育稳定的3个亲本CB1、CB4和CB7(CB1:株高83.1cm,茎杆粗度11.0cm,有效分蘖数15.3,千粒重22.2g,单穗重1.21g;CB4:株高105.5cm,茎杆粗度15.5cm,有效分蘖数6.4,千粒32.3重g,单穗重3.46g;CB7:株高115.6cm,茎杆粗度11.5cm,有效分蘖数11.8,千粒重19.4,单穗重1.42g),配制CB1×CB4和CB7×CB4组合,并分为中、晚稻种植,采用P1、F1、P2、B1、B2和F2六个基本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水稻的茎杆粗度、株高、单穗重、二次枝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长、有效穗数、穗茎节粗度、着粒密度和结实率共计11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
水稻 产量性状 遗传效应
陈志彬 陈小荣
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国内会议
沈阳
中文
16-17
201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