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因与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研究探讨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在1906~2005年期间明显增加,线性增加幅度趋势为0.74℃,考虑到资料的误差,增温幅度范围介于0.56℃到0.92℃之间。其中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和70年代到21世纪初是两个明显的增温阶段,最近30年的增温趋势尤其强烈。降水方面从全球角度看,近50来年降水量在增加,但不同区域降水格局变化不同。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的降水量在20世纪每10年增加了0.5%~1.0%,热带陆地每10年增加了0.2%~0.3%,亚热带陆地每10年减少了0.3%左右。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几十年来干旱与洪涝的发生频率增大、强度增强。全球强台风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风暴路径有向极区移动的趋势。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原因是CO2的浓度变化,它也会直接影响植被的变化。当大气中CO2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具有不同固碳途径的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发生变化:当空气中CO2的浓度升高时,C3植物不论是单独生长还是共生竞争都比C4植物更受益于这种变化。目前,各项研究表明大气中CO2的浓度相对增高。同时,气候变化将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因素造成影响。

气候变化 抗旱基因 抗寒基因 农业生态系统

谢立勇 邸少华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沈阳 110161

国内会议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69

201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