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育成麦片加工专用新品种“冀张燕2号”

  1972年由高忠丽发现,经邓景扬鉴定,1981年在方毅副总理的指导下成立了“全国太谷核不育小麦协作组”,经多年、几代人的研究,在小麦育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小麦单交、复交、阶梯杂交、回交、轮回选择、远缘杂交等多用途的桥梁品种,已育成了20多个小麦品种”3”。太谷核不育及其转育的矮败不育已成为作物育种的一大突破和重大成果。随后在谷子、亚麻、水稻、油菜等多种作物上相继发现和应用了显性核不育材料,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1996年我们在莜麦试验田发现了不育株,得到了省自然基金的支助,经多年研究鉴定,确定为受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在研究鉴定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燕麦育种的偿试,在原有基础上,经十多年的研究,通过核不育手段,结合远缘杂交育种法选育的燕麦品种“冀张燕2号”。

莜麦 杂交育种 显性核不育

杨才 周海涛 李天亮 张新军 杨晓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

国内会议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沈阳

中文

93

201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