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相关代谢综合征调查及随访研究
目的:调查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代谢综合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br> 方法:随访调查2007年7月本院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23例。按用药不同分为研究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78例和对照组(氯丙嗪)45例。在基线及入组后1、3、6、12月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吸烟情况等。<br> 结果:基线时研究组超重比例(39%)低于对照组(50%),差异有显著性(x22=3.75,P=0.05)。氯氮平组及利培酮组BM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P=0.03);利培酮组BMI低于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HDL氯氮平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两组基线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9.49%和22.22%,差异无显著性。随访一年后。研究组超重比例(34%)低于对照组(62%),差异有显著性(x22=5.14,P=0.02);两组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5.19%和37.14%,差异无显著性。基线餐后2h血糖异常、性别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方程有效性达69.9%,经卡方检验有显著性(x2=9.90,P=0.01)。<br> 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引起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高,与氯丙嗪相近。基线餐后2h血糖异常、男性可能是预测因素。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代谢综合征 氯丙嗪 回归方程
张少平 方芳 陈银娣 汪作为 薛玲妹 罗碧明 肖春兰
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2-37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