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学生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心理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亲子关系、同学交往、学习压力、性的萌动等诸多方面的困惑,必然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既往研究表明有10-30%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敌对等症状方面。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从心理功能角度看,自我意识由自我认识、自我休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构成。儿童从婴儿期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至青春期渐成熟。多数学者倾向于将自我意识视作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既往有研究发现,自我意识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也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水平过高,可能存在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或存在焦虑情绪。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自我意识水平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 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 人格特征
王冠军 刘振静 郑占杰 王心蕊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4
2008-10-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