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药物共晶及盐改善非那吡啶的溶解性及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晶体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学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药物共晶的研究,对于一些因理化性质不尽如人意的候选化合物来说,药物共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溶解度、降低熔点、提高稳定性,继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和改善制剂工艺。除此之外,传统的成盐方法也能改善一些理化性质,但盐酸盐存在较易吸湿的缺陷。本实验选择难溶性药物非那吡啶(PAP)为模型药物,其上市产品为非那吡啶盐酸盐,但200mg剂量给药后的大鼠血浆峰浓度只有10-20ng,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限制了PAP的临床应用。因此,本课题通过溶液法和加液研磨法分别制备了非那吡啶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形成的一种共晶,与4-羟基苯乙酸、糖精形成的两种盐,其X射线单晶衍射得到的结构显示非那吡啶与以上三种共晶配体间均存在氢键连接,统称氢键复合物。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DSC,IR对其进行表征。测定3种氢键复合物的粉末溶解度,并考察固体粉末1、3、5、7、10、14、21、28天在相对湿度为85%,98%条件下的吸湿性。实验结果显示,3种氢键复合物的熔点均在非那吡啶与共晶配体之间;1-3的粉末溶解度分别为PAP的10倍,7.5倍,2倍;在相对湿度为85%和98%的条件下吸湿性远远低于PAP及其盐酸盐。根据以上结果可知,1.3对于提高非那吡啶的生物利用度及改善稳定性有较好的前景。共晶或氢键复合物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学科,有着巨大的研究开发潜力,将为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从而筛选更多的药物做出巨大的贡献。
药物共晶 非那吡啶 理化性质 溶解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 药物筛选
陶倩 陈嘉媚 鲁统部
中山大学药学院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广州 510006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山东滕州
中文
12-13
2011-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