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诊断评分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目的:评价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对于鉴别结核性胸膜炎(TBP)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疾病的诊断价值,建立TDP的临床诊断评分模型。<br>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453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确诊为TBP的241例作为结核组,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选择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TBP诊断有贡献的因素,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并建立TDP的诊断评分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后对2010年2-7月住院的所有明确病因的82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模型的验证。<br>  结果:成功建立了TBP临床诊断评分模型。共7项因素筛选入模型中,分别为体温>38℃(1分)、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分),血C反应蛋白≥26 mg/L(1.5分)、胸水淋巴细胞比值》85%(1分)、胸水蛋白》49g/L,(1分),胸水腺苷脱氨酶≥43 U/L(2.5分)、血及胸水结核抗体任一阳性(2分)。取分值≥6.0时,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0.1%、94.3%和92.1%。82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模型验证结果为:敏感度94.1%、特异度93.8%与准确度93.9%。<br>  结论:新建立的TBP诊断评分模型简单易行,对于鉴别TBP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诊断 评分模型 胸腔积液 工作特性 预测效果

孙勤 肖和平 沙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结核(肺)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国内会议

二O一一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

桂林

中文

188-192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