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菖鲉肝CYP 1A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厦门海域石油污染状况
以褐菖鲉为实验鱼类,以鱼肝微粒体CYP1A生物标志物(EROD活性和CYPlA蛋白表达量)为指标,在厦门海域开展了两次野外监测实验,研究EROD活性和CYP1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海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现场属于一类海水的石油类浓度(0.0121—0.0242 mg/L)条件下,石油类就能够显著诱导褐菖鲉肝EROD活性和CYP1A蛋白表达量,鱼肝EROD活性和CYP1A蛋白表达量与海水中石油类含量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CYP1A蛋白表达量比EROD活性较为敏感和稳定。此外,在监测实验中,尚未发现这两种生物标志物受所监测海区的海水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因此,利用褐菖鲉肝微粒体EROD活性和CYP1A蛋白表达量作为生物标志物监测海洋石油类及其PAHs污染是可行的,在海洋环境石油类污染监测及其生化效应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把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推广应用将更有意义。
褐菖鲉肝 生物标志物 污染监测 石油污染 CYP1A蛋白 厦门海域
张玉生 郑榕辉 陈清福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 361005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5851-5859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