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探讨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由Coons首创于1950年,刘彦仿、王伯法等于1965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该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免疫组织化学各种方法不断建立和发展阶段,推广普及阶段,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及广泛应用阶段,该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及质量控制阶段。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灵敏性、简便性,能将形态和功能代谢相结合,定性、定位和定量相结合,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相结合,细胞水平和超微结构水平相结合。随着国内免疫组化技术日益广泛应用,更加认识到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免疫组化标准化是保证结果可靠性、可重复性的重要前提。本文介绍了免疫组化技术标准化的几种体现:免疫组化染色前技术的标准化(组织固定、取材、脱水、包埋的标准化):组织制片标准化;抗原修复标准化;对照实验正确设立;试剂标准化(抗体和检测系统标准化);免疫组化具体操作步骤的标准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读标准化;医学实验室认证。并对以上每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组织制片 抗原修复 实验量认证 标准化分析

王文勇 黄晓峰 王映梅 赵一岭 马福成 王伯法

第四军医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2 第四军医大学 中心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32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7-10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