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难治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HCV感染后约有50%-85%的患者将发展为慢性肝炎,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来说若不经过标准的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将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有相当一部分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理想,导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个体差异较大的原因有多种,临床上根据多年的经验积累与研究探索,目前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判断为难治性丙型肝炎:基因型为HCV 1型;初次治疗无应答或复发者: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2×106拷贝/ml);合并肝硬化、胰岛素抵抗或II型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近年来关于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机制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从宿主因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千扰素a受体、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10、白介素8)、病毒因素(干扰素敏感性决定区、抗病毒效应蛋白结合区域)两个方面就难治性丙型肝炎的机制研究作了综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 发病机制 抗病毒治疗 个体差异

赵雨来 周光德 刘树红 郭晓东 杨建法 赵景民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86-90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