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2月~10月来自长海医院妇科门诊120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脱落细胞hTERC基因的异常扩增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20例细胞学正常标本计算阈值,剩余100例患者中按照组织学诊断分类:炎症或湿疣14例、CINI 20例、CINII 19例、CINIII23例、宫颈癌24例,其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0%、25%、63.2%、78.3%、91.7%;按照细胞学TBS诊断分类.ASC-US16例、LSIL36例、HSIL36例、可疑癌及癌15例,其阳性率分别为:21.3%、33.3%、77.8%、86.7%。炎症湿疣组与CIN1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INI组与CINII、CINIII组及宫颈癌组、CINII组与宫颈癌组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SC-US组和LISL组与HSIL组和可疑癌及癌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变程度的增加,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率在增加。荧光信号显示:hTERC基因高拷贝型在炎症湿疣组为21.4%、CINI组20%、CINII组57.9%、CINIII组65.2%、宫颈癌组62.5%,炎症湿疣组和CINI组与CINII、CINIII组及宫颈癌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FISH技术可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随着宫颈瘤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且在CINII/III及癌组中高拷贝型也在增加:FISH技术有助于临床对CIN的诊断。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hTERC基因扩增 脱落细胞 临床诊断 宫颈癌
刘素萍 高莉
上海长海医院,200433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西安病理技术学术会议暨全军第七届病理技术学术会议
西安
中文
94-97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