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乒乓球运动员肩胛肌肉失衡的运动学与肌电特点
目的:利用三维动作分析和表面肌电图(SEMG)系统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和普通对照组进行对比测试,明确乒乓球运动员是否存在肩胛肌肉失衡(SMI)并分析其特有的运动学和SEMG特点。<br> 方法:实验对象:40名。国家男子乒乓球队二线运动员25名,其中健康运动员(NA组)13名,肩胛肌肉失衡运动员(IA组)12名;健康普通人15名为对照组(CON组),年龄、身高及体重与运动员相匹配。<br> 结果:肩脚外向滑动(LSS)测量:IA组的A、C姿势差值均大于15mm。肩关节功能中心(FJC ):IA组较NA组显著外移、下移和前移。各肌肉最大等长收缩SEMG的百分比(MVC%):正手击球时UT、MT、SA和AD各组间差异显著;反手击球时UT、MT、SA各组间差异显著;其他肌肉间均无显著差异。<br> 结论:(I)肩关节疼痛的乒乓球运动员均存在肩脾肌肉失衡和Ⅰ型SAIS。(2)相比健康运动员和健康普通人,SMI运动员盂服关节在安静状态下有前、下、外向位移:正手击球时,SMI运动员的UT、SA和AD活动增加,而MT活动减小;反手击球时,SMI运动员的UT、SA活动增加,而MT活动减小。
肌电图系统 乒乓球运动员 肩胛肌肉失衡 运动学 安静状态
李伟 鲁智勇 尚学东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061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65-166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