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导致宿主细胞A/E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coli,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enteritis,HC),并容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等严重并发症。该菌进入宿主肠道后,黏附肠上皮细胞,并引起黏附、擦拭损伤(A/E损伤,attaching andeffacing lesions)。A/E损伤过程是EHEC O157:H7致病过程起始环节和必要步骤,已发现该过程由一系列EHEC毒力因子和宿主细胞蛋白参与介导。阐明A/E损伤形成的分子机制,对于EHEC O157:H7的致病机制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细胞损伤 分子机制 病原菌
蒋明明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及免疫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国内会议
银川
中文
125-128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