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下耐高温隆线溞与大型溞发育特性的研究
在20℃、25℃、30℃、35℃4个温度梯度下,分别进行耐高温隆线溞与大型溞生长发育特性的测定;在20℃-35℃温度范围内设置间隔5℃、10℃、15℃3个温差级别,分别进行温度突变情况下2种溞存活率的测定。结果显示耐高温隆线溞最大体长分别为3.26mm、3.23mm、3.25mm和2.45mm,各组之间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大型溞最大体长分别为4.28mm、4.11mm、2.98mm和2.15mm,在35℃或30℃与20℃和25℃温度下相比较,其体长差异显著(P<0.05);在20℃与25℃或30℃与35℃温度下相比较,其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耐高温隆线溞的累计产卵量分别为104个、99个、101个、78个,35℃组与其它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大型溞累计产卵量分别为112个、88个、51个,35℃时亲潘不能活至产卵,30℃时其累计产卵量与20”12和25℃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在20℃~35℃温度下2种溞24小时存活率均是随着温度增加和间隔温度加大而减低;耐高温隆线溞间隔5℃各组间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0℃~25℃组与间隔10℃和15℃的3组间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大型溞在20℃~25℃组与25℃~30~C组间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余4组均差异显著(P<0.05);25℃~30℃组与30℃~35℃组和20℃~35℃组相比存活率均差异显著(P<0.05),但与其余3组差异不显著(P>0.05)。
隆线溞 大型溞 温度突变 存活率
郑曙明 吴青 向桢 孙碧源 段世光
西南大学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国内会议
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
昆明
中文
58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