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及其粘附蛋白粘附特性的研究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河流弧菌细菌浓度、孵育时间、孵育温度、pH值、阳离子、碳水化合物等因子对河流弧菌粘附牙鲆表皮粘液的影响;并检测了河流弧菌对Sephadex G-100柱层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牙鲆表皮粘液各组分的粘附力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河流弧菌能很好地粘附于牙鲆表皮粘液,粘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粘附动力学:y=417.89Ln(x)+691.57(R2=0.986);在30℃下粘附量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180min趋于饱和;孵育温度在4~30℃范围内粘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30℃时粘附量最大;pH值酸性较碱性粘附作用明显,pH值5时最强;NaCl浓度在0.5~4.5%范围内,细菌粘附作用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较纯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2+、Mg2+能显著加强河流弧菌的粘附作用,但Ca2+作用明显超过Mg2+;葡萄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对河流弧菌的粘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表皮粘液经Sephadex G-100分离后,在波长280nm处测定紫外吸收值,主要得到三个洗脱峰,其中第一个洗脱峰组分的粘附力最高,特别是5号收集管;粘附力最高的Sephadex G-100分离组分第5管经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后,得到六个主要洗脱峰,其中洗脱峰1、3的粘附力最高,SDS-PAGE分析Sephadex G-100分离组分第5号产生2条带,HPLC洗脱峰3组分产生1条带,分子量为66.2kDa。以上结果说明:河流弧菌对牙鲆表皮粘液的粘附量很大,且受环境因子的影响,粘附蛋白分子量为66.2kDa。

河流弧菌 牙鲆 表皮粘液 粘附蛋白 粘附特性

邹文政 鄢庆枇 纪荣兴 覃映雪 张俊杰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 福建省高校水产科学技术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厦门 361021

国内会议

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

昆明

中文

60-61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