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滇池金线鲃野生苗种驯养培育技术

  目的:总结滇池金线靶野生苗种人工驯养培育的试验结果。方法:2005年8月初在昆明市篙明县滇源镇黑龙潭收集到随水流出的野生滇池金线鲍苗种,共1.21万尾,平均体重1.39克,平均全长4.7厘米。投放位于篙明县滇源镇的云南省高背螂原种场内驯化养殖。按照严格标准对制定池塘的规格、放养时间并进行科学喂养与防治。结果:驯养试验时间从2005年8月11日-2005年12月11日,共计120天,投放的野生滇池金线鲍鱼苗在驯养池中总体生长情况良好。至12月11日先后对金线鳃的生长情况进行了4次随机抽查,体长的增长为前两个月慢,中间两个月快,后两个月又渐慢的趋势;而体重增长是从9月份渐快,但增长率逐渐降低;总体上成活率较高,至12月11日,成活率达89.1%。结论:1、8月份收集野生滇池金线鲃苗种时因短时间多次重复筛检,造成部分鱼体受伤,加之其适应人工养殖环境也需一定过程,所以9月份之前生长较慢,死亡率稍高。2、滇池金线鲃属于杂食性鱼类,易于驯养。3、试验观察得知滇池金线鲃生性活泼,但胆小警觉,畏强光,有集群习性,喜欢在水体中下层活动。滇池金线鲃白天常成群躲在人工洞穴的缝隙和水草丛中,或结群在池底活跃游动,夜间则散于池中各处,或啃食池壁上的附着生物。

滇池金线靶 野生苗种 驯养培育技术 成活率 生活习性

石永伦 华泽祥 万虎

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 昆明 650034

国内会议

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

昆明

中文

372-374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