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OT.TB试验在大学生潜伏结核感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掌握基于T-SPOT.TB试验阳性结果的发病情况以及该试验结果自发的转变率,探讨T-SPOT.TB结果与卡痕的关系,比较该实验与TST的符合情况,为该实验在潜伏结核感染者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理论的依据。<br> 方法:应用T-SPOT.TB实验(采用新的判读标准)对229名初筛为潜伏结核感染((T-SPOT.TB实验阳性或TST阳性)的大学生进行29个月后的复查,包括T-SPOT.TB试验、TST、胸部透视、临床症状评估和流行病学调查。<br> 结果:229名大学生中女生占54.15%(124/229),复查中胸部透视、临床症状评估均无异常,29个月随访结核病发病率为O;采用新的T-SPOT.TB结果判读标准,34名学生初筛T-SPOT.TB结果为可疑,其中有30 (88. 24%)人按照原来的标准可以定为阳性结果,30人中的24人(80.00%)复查结果转阴,24人中女生占37.5% (9/24):56名T-SPOT.TB初筛阳性的学生中,40 (71.43%)名学生T-SPOT.TB试验结果发生转阴,其中72.50% (29/40)的学生初筛时T-SPOT.TB试验至少2种抗原之一的反应斑点数≥40/106PBMC.55% (22/40)的学生TST结果初筛阴性;T-SPOT.TB结果持续阳性率为17.86%(10/56),其中3人没有卡痕,6人卡痕数为1,只有一人卡痕数为2,女生占80. 00% (8/10);T-SPOT.TB结果阴转阳率为11. 51% (16/139),他们中间93. 75% (15/16)的人初筛时TST结果阳性,女生占62. 5% (10/16);29名学生初筛T-SPOT.TB和TST结果同时阳性,复查时18(62.07%)人T-SPOT.TB结果转阴,83.33%(15/18)的人初筛反应斑点数不低于40/106PBMC;初筛时随着卡痕数的增加,T-SPOT.TB阳性率以及两孔的斑点数均呈现下降趋势,T-SPOT.TB阳性率在不同的卡痕分别为O卡痕:40%;l卡痕:24%;2卡痕:17%;3卡痕:10%, CFP-10抗原斑点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非参检验);初筛和复查时2种实验在不同卡痕学生中的符合程度分别为O卡痕:23. 26%,70. 45%;1卡痕:26. 32%,62. 96%;2卡痕:23. 33%,46. 97%,;3卡痕:17. 65%,68. 42%。<br> 结论:T-SPOT试验结果自发转阴率较高,而且多数阳性转为阴性者初筛时1种或2种抗原的反应强度并不低。T-SPOT.TB实验阳性结果反映出随着BCG接种次数的增多保护作用可能增强,2种实验符合程度的比较应该区分感染的不同阶段,BCG不同接种次数对符合程度也有影响,新的T-SPOT.TB结果判读标准更为合理。
T-SPOT.TB试验 结核感染 临床症状 判读标准 保护作用
赵静 孟祥爱 王海英 董向群 蒋彩花 汪运山 马欣
章丘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250200 山东省胸科医院 汉光中心 章丘市慢性病防治站 结防科 济南市中心医院 中心实验室 章丘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250200 The Methodist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Houston,USA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333-334
2011-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