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抗原调节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各项免疫功能的调节。<br> 方法:分离30例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其中黏附细胞用含有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rhIL-4)和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的第6天,将细胞分为HBsAg组和无HBsAg组,其中HBsAg组加入HBsAg进行诱导,培养第7天收集各组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细胞表面标志CD86和CD83分子;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促进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法检测各组DC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br> 结果:HBsAg组培养第7天贴壁细胞比无HBsAg组明显增多。HBsAg组CD83、CD86的表达量分别为18.5%和48.6%,无HBsAg组则分别为11.8%和17.9%(P值均为0.000)。HBsAg组和无HBsAg组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分别为19.8%和6.9% (P-0000)。HBsAg组DC培养上清中IL-12和IL-6的含量分别为110.7 pg/ml和645.9pg/m,而无HBsAg组则分别为38.1pg/ml和1843.4 pg/ml(P值均为0.000)。<br> 结论:在CHB患者DC培养过程中,加入HBsAg进行诱导可明显增强患者DC递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的能力,同时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亦明显增强;另外,HBsAg还对CHB患者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进行调节,通过促进IL-12的产生,抑制IL-6的产生,使DC促进Th0向Thl分化的能力增强,促使机体产生强烈的清除乙肝病毒的免疫应答。
表面抗原 慢性乙肝 树突状细胞 免疫功能 调节机制
杨莉 刘玉珍 陈黎明 侯军良 赵召霞 戴二黑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检验科 050021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572
2011-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