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流改道后某工程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汶川地震之后,流经某工程河流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明显变化,为了确保某工程万无一失,采取河流改道方案,即由三面环水,采取截弯取直,变为一面环水,取直部位采用拦水坝。本文在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工作的基础上,应用Visual Modflow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本区地下水系统的补径排条件和渗流场变化特征。通过模拟结果可知,河流改道前和河流改道设置防渗墙后,原河道与下游支流之间形成分水岭,二者无水力联系。而河流改道后不设置防渗墙时,工程区与下游支流有水力联系,给工程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采取防渗措施的基础上,并以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得到的拟回填河道区域一个水文年内地表径流量和最高地下水位为参考,为工程区设计合理深度和尺寸的排水设施提供依据。

河流改道 地下水渗流场 变化特征 数值模拟

陈松 陈革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二大队,四川 德阳 618000

国内会议

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

四川广汉

中文

76-78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