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十九世纪中文拼合活字研制史续考

  19世纪上半叶西方人为解决汉字繁多的矛盾,首创拼合活字,英文为divisible type,或称叠积(接)字、拼形活字,日本人称之为分合活字。采用拼合字来印刷中文书籍,可减少字模,降低成本。其法用中文形声字的偏旁,与原字分开,再加以拼接。如“碗”字以“石”旁与“宛”字拼合,不可分开的字,则仍为单字。作者曾撰文详细讨论了拼合活字的历史,本文根据新近看到的伦敦大英图书馆所藏中文拼合活字样本,对拼合活字的发展做一补充研究,希冀能有助于理解近代铅印术在中国广泛使用的背景、汉字铸字技术及铅字字体的演进。

拼合活字 铸字技术 铅字字体 印刷史

韩琦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44-455

199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