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原奥氏体晶粒度对连续冷却过程静态相变行为和组织的影响

本文针对一种低碳Mo-Nb系高强管线钢,采用Formastor-D全自动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尺 寸对实验钢静态连续冷却相变过程以及组织演变特征的影响。通过设计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获得了三种平 均直径分别为10μm、14μm和40μm的奥氏体晶粒,又分别以低冷速(1℃/s)、中冷速(15℃/s)和高冷速 (30℃/s)进行连续冷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冷速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减小可以明显促进高中温 组织转变的发生,有利于铁素体或粒状贝氏体组织的形成;随着冷却速度提高到15℃/s时,不同奥氏体晶 粒尺寸对相变组织的类型、相变产物百分比以及转变速率的影响作用增大。粗化的奥氏体晶粒会率先过渡 到板条贝氏体/马氏体相变区间,而奥氏体晶粒越粗大,则转变产物中中低温转变组织所占的比例越高。当 冷速达到30℃/s后,三种晶粒尺寸的奥氏体都会转变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此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差异对相变温度区间影响变得很小,除对板条长度影响外,奥氏体晶粒度对最终组织形貌的影响也不明显。进一 步的EBSD研究发现尽管晶粒粗大的奥氏体可以在较宽的冷速范围内形成板条贝氏体/马氏体,但是在不同原 奥氏体晶粒内部由于大角晶界的来源不同,使得大角晶界密度存在很大差异。

奥氏体晶粒尺寸 连续冷却 相变温度区间 板条贝氏体/马氏体 大角晶界

王学林 李秀程 尚成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100083

国内会议

第5届海内外中华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暨第13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西安

中文

47-60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