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机制、媒体监督与预测性信息披露——来自实验室的证据
通过实验室中构建的5个不同媒体监督力度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市场,研究了媒体监督派生出的声誉机制对预测性信息披露中当事人行为特征的影响。对90个被试作出的2700个决策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媒体监督减少了预测性信息披露中公司撒谎行为的发生率,但无济于撒谎程度的减轻;在媒体监督力度最强的情况下,声誉机制形成并开始发挥作用至少需要6期交往;媒体监督力度增加引致公司披露预测性信息真实程度的提高率是边际递减的;在媒体监督力度较强的市场中,投资者普遍存在“近视效应”;随着媒体监督力度的减弱(曝光度=0.2时),投资者除“近视”和关注当期披露的业绩值外,还增加了对交往历史中公司撒谎程度和累积撒谎次数的关注。
预测性信息披露 声誉机制 媒体 实验
李建标 巨龙 张楚皙
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泽尔滕实验室/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96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 100824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650-2662
2011-08-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