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曲霉病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特点,重视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诊断,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3月66例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6例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在痰培养之前疑诊为侵袭性肺曲霉病者仅28例(42.4%)。66例患者中64例(97.0%)患者有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22例(33.3%),机械通气6例(9.1%)。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反复痰培养均显示曲霉生长。抗真菌方案有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8例),伏立康唑(12例),卡泊芬净+伏立康唑(5例),卡泊芬净(7例),伊曲康唑(8例),米卡芬净(2例)。其中死亡12例(18.2%),自动出院27例(40.9%),治愈或好转27例(40.9%)。 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多数都有多种感染危险因素,诊断主要依据宿主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特征,确诊有赖于组织学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但按此要求,临床上势必造成多数患者失去治疗机会,因此应当建立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分级诊断,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药物进行治疗。
侵袭性肺曲霉病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冯秀娟 陈科帆 吕晓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第九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第一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222-225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