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中心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监测2008-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方法:收集2008-2010年全国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s,MICs)。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2008-2010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78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63株。对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药物保持了高的体外抗菌活性(敏感率96.7%~9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1%~93.2%)和阿米卡星(86.7%~89.8%)次之。头孢菌素中细菌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48.5%~59.2%),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在2010年的敏感率仅为24.5%~32.8%。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低,为12.4%~20.6%。大肠埃希菌中ESBL所占比率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59.7%升至2010年的73.5%。对于肺炎克雷伯菌,厄他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菌株敏感率在2010年分别为94.1%、97.1%、92.6%和85.3%。细菌对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72.1%,2010)和头孢吡肟(79.1%,2010)的敏感率略高于头孢噻肟(61.8%)和头孢曲松(60.3%)。临床分离菌株对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有所回升,从2008年的58.4%~60.4%到2010年的64.7%~72.1%。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的发生率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37.6%至2010年的28.1%。 结论: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但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逐年降低;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低,提示临床谨慎使用。
耐药性 腹腔感染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杨启文 孙自镛 黄文祥 胡必杰 陈民钧 王瑶 徐英春 王辉 孙宏莉 谢秀丽 倪语星 俞云松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10073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三届感染与抗微生物治疗论坛、第九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第一届上海国际临床微生物及抗微生物化疗学术会议
上海
中文
231-235
201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